充分释放“两区”建设政策叠加效应
北京“两区”建设高位开局
“两区”建设是中央赋予北京在探索带动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中更加重大的历史使命,是在新发展阶段,既面向特定领域又面向特定区域的高质量集成开放。“两区”建设启动以来,北京市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行了大量积极而富有成效的探索,实现了高位开局。
率先实施全国首创首批政策
“两区”建设,不仅是招商引资的政策红利,而且是在制度创新体系和长效开放机制方面形成示范的集成创新。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以来,形成了一批全国首创的突破性政策、创新经验和案例。“两区”建设启动以来,先后率先实施了包括高新技术企业的“报备即批准”、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等一批全国首创、首批的政策,促成了众多优质项目落地,初步建立了一批创新性机制,为进一步提高北京对全球资源的集聚和整合能力,加快探索在新形势下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努力打造改革开放的“北京样板”奠定了良好基础。
构建精简高效管理体制
“两区”建设,构建了精简高效、权责明晰的自贸区管理体制。加强自贸区建设的市级层面管理统筹。成立市级层面的保税区管理机构,理顺市区两级自贸区管理体制,在各区成立自贸区组团专门管理机构,强化组团管理机构协调和服务职能,集中行使行政审批权,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提高组团管理行政效能,推动自贸组团建设发展各项工作落地。同时加强“两区”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将“两区”相关专业知识纳入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围绕“两区”建设需要有计划举办金融服务、国际贸易、大数据管理等“短精特”专题培训班,帮助“两区”管理人才夯实理论基础,开阔眼界格局,补齐能力短板。
营造“类海外”生活氛围 加快集聚国际化领军人才
人才是推进“两区”建设的关键因素。在专业人才方面,“两区”建设加快集聚一批站在行业科技前沿、具有国际视野的国际化领军人才。探索境外专业人才备案管理制度,研究制定境外专业人才职业资格认定目录和执业备案管理办法,通过备案制的方式对境外专业人才的职业资格和从业经历进行认定,鼓励金融、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等领域具有目录内职业资格的境外专业人才经备案后在自贸区内从业并提供相关专业服务,推动相关领域人才的职业化、专业化和国际化发展。同时,聚焦国际人才的健康医疗、子女教育、创新创业等需求,加快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公共服务体系,着力营造“类海外”生活氛围。
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搭建新平台 推动三地自贸区优势政策共享
探索建立京津冀三地自贸区优势政策共享机制。推动产业共建,探索京津冀自贸区科技成果转化合作机制,通过建立总部-生产基地、园区共建、整体搬迁等方式,推动京津冀自贸试验区在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和物流配送等环节的协同联动,实现产业链的协同;推动京津冀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多式联运协同发展,构建服务京津冀、辐射全国的陆海空口岸体系。推动信息共享,探索建立京津冀自贸区标准化信息共享平台,将三地自贸区企业的信用等级、经营情况、人才信息等数据实现开放共享。推动机制共建,健全完善京津冀一体化征信体系,探索建立通关审批、检验检疫、物流服务监管互认制度。
编辑:小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