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保费哪家强?广东和江苏隔了一个上海!

2020-06-08 18:00   来源: 互联网    阅读次数:1008

  

珠三角地区保险增长势头强劲,保险机构总部也出现了南迁移趋势。

日前,央行发布了《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2020)》,这份报告可以说是当前最新、最权威的关于中国区域金融现状的总结,信息含量极大。

券商中国记者对其中32份地方报告做了统计,本文仅针对保险领域,用3张表来解读报告内容。

保费表:广东和江苏之间隔了一个上海

第一张表是保费表。广东省作为保费大省,已经和第二名拉开差距。

2017年, 广东省(不含深圳,下同)保费曾被江苏省反超,排名降为第二,江苏省成为当年保费第一大省;很快,反转又出现,到2018年,广东省实现3472亿元保费规模,重新抢回第一把交椅。

2019年, 广东省保费收入5496亿元,同比增长 17.9%,增速较去年同期高9.5个百分点。广东省也是唯一一家保费超过5000亿的省份,与第二名江苏省的拉开了1746亿的距离。这1746亿元保费,相当于湖北或者上海2019年全年的保费。

如果加上深圳,珠三角地区的保费规模达到6880亿。广东省“保险大省”的名号算是坐实了。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保险的势头也不弱。2019年,上海市原保险保费收入累计 1720亿元,同比上升22.35%。其中,财产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 524.9亿元,同比下降9.8%;但人身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195.1亿元,同比上升45.9%。

要知道,去年人身险全行业的同比增长是13.76%,刚从2018年的负增长中扭转过来,在这样的背景下上海竟能增长4成,后劲不可小觑。

总部统计表:“广东保险总部少”成过去时

央行报告显示,保险公司总部所在地,上海以57家排名第一,北京45家排名第二,广州34家排名第三,比第四名深圳多出了7家。“广东省保险公司总部少”的老印象,要调整了。

2011年,信诚人寿(现中信保诚人寿)经营场所由广州变更为北京,成为第三家从广州撤走的保险总部公司。在信诚人寿之前,保险总部由广州搬至北京的还有中英人寿、中意人寿。寻求更大的资源和支持,成为撤离广州的主要原因。

不知从何时起,很多人脑海中的印象是,保险公司的总部扎堆在北上深,在广东的保险公司少,尤其是保险总部少。

其实,与其说广东的保险公司总部少,不如说因为大公司少,导致关注度缺乏。大型上市保险公司中,中国人寿、中国人保、新华保险和中再保险4家在北京,中国太保、中国太平、众安保险3家在上海,中国平安1家在深圳,广东为0家。

最近几年,情况发生了变化。横琴人寿落户珠海,复星联合健康保险公司落户广州,广东省的保险圈热闹起来了。

从图表中可以看到,不同地区的分支机构数量差别很大,可能是统计口径不一致造成的。广东省在报告表格附注里指出,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家数为省级分公司以上保险公司。而河南等地的统计并无说明,有可能是包括了分公司下设的中心支公司、支公司、营业部等机构。

第三张表:深圳人最爱买保险

深圳保费收入在全国排名12位,居于中等水平,但是在全国人民中,掏钱买保险最爽快的就是深圳人了。

保险密度是按一地的人口计算的人均保险费额(保费收入/总人口),反映的是该地居民参加保险的程度。报告显示,深圳的保险密度达到了10350元,也就是说平均每个人的保险费过万了。

一位寿险销售总监分析,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深圳人口结构年轻,更愿意用理性的方式转移风险,保险意识强;二是深圳人均可支配收入较高,去年深圳的社平工资在11-12万左右,支付能力强;三是深圳市场是平安、国寿等大公司势在必得的市场,一直以来竞争都十分充分,市场的开发力度大。

保险深度是一个地方的保费收入占该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例(保费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反映的是这个地方保险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当地经济发展程度关系较大。

保险深度在全国排名第一的是黑龙江,为6.99%,其次是北京6%,再次是吉林5.8%。


责任编辑:七七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商业财经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网站简介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诉建议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