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天医疗创新神经介入器械,以新质生产力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引言
近期,“新质生产力”无疑是排在前列的一大热词。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卒中已经成为我国成人致死、致残的首位病因,具有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经济负担的特点。神经介入凭借放射学及强大的图像引导技术,用微创的方式来进行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显著的特点。《“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将脑卒中的防控提升为国家战略,并推动全国卒中中心的加速建设,同时随着患者意识的觉醒,神经介入手术逐步实现快速推广。高速增长的市场背后,是神经介入器械企业的巨大挑战与发展契机。
医疗器械的新质生产力
——创新的灵感应该来自于临床痛点,来自于医生的迫切需求
为推进新技术、新产品、新赛道加速破圈,医疗器械的创新似乎意味着未来所有重大的机会。临床的需求是医疗器械创新的源泉,在这其中,医企结合在医疗器械的研发、验证和升级换代过程中是不可替代的。
医企结合对医疗器械开发的意义具体体现在:
(1)推动医疗器械的创新设计、制造和使用,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2)改善医疗器械的性能和功能,提高医疗设备的准确性、安全性和效率,提升医疗质量;
(3)鼓励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从而促进知识交流、技术创新和跨领域的发展;
(4)有助于开发更具竞争力的医疗器械,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从发现问题到创新设想
——医企的有效结合需要优势互补,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有效地加强医企结合,除了投入大量研发经费,还同时设有专门人员衔接临床医生和企业研发团队,根据临床需求设计出医疗器械产品。
对于临床介入医生来说,血管迂曲&窗台效应的存在是难以避免的,尤其是在面对急诊治疗时,每一场手术都是一场战斗。为能够更加高效安全地克服海绵窦段迂曲和窗台效应,中天医疗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2021年3月,中天医疗的工程师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焦力群主任团队一起,在焦主任办公室的手绘屏上,第一次看他画出“导航微导管”的草图,并描述了设计理念,希望通过微导管柔软的纺锤形头端来消除与大口径导管之间的缝隙,从而获得平顺的过弯操作体验并规避窗台效应。
从设想实践到质优导管产业化
——创新最核心的驱动力是来自解决临床问题的好奇心
医疗器械产品的设计、制造、临床试验、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申报及其产业化是一个复杂的流程。中天医疗研发团队通过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的高效沟通和密切合作,仅仅2个月,就将其从设计稿变为了实物,后续完成了体外试验、产品型检、8个月后获批“实用新型专利”,并于2022年10月正式获得NMPA批准上市销售。
中天天巡®导航微导管设计两种规格型号,分别为内径0.017"微导管头端装载4cm长、0.050"外径囊体;0.021"微导管头端装载4cm长、0.065"外径囊体;更合理的囊体长度帮助中间导管顺利跨越开口或者迂曲血管结构,实现导管到位。两种规格分别适配于中天天巡5F、6F远端通路导管、抽吸导管以及市面上绝大多数内径≥0.055"、0.070"的中间导管。
从导航微导管到“ADAPT+”
——助力实现3S(Simpler、Safer、Stronger)均质化抽吸
中间导管/抽吸导管的诞生,改变了临床医生的操作习惯,改善了取栓效率,并由此诞生了以“ADAPT”为代表的抽吸技术。“平稳过弯,丝般润滑”这简单的八个字既是对大口径导管的终极考验,也是“ADAPT”技术效能发挥的关键,导航微导管就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应运而生的医工结合尝试。如今,导航微导管与高性能大腔抽吸导管相结合,不仅能够轻松实现抽吸导管高到位,还能近端操作下更精准的抓取血栓核心,让ADAPT技术得到进一步升级。巡航抽吸“ADAPT+”技术,旨在助力实现3S(Simpler、Safer、Stronger)抽吸,不仅能帮助医生实现更高效地血栓清除,还可以帮助不同经验的医生实现均质化取栓。
新质生产力强调的是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发展方向,医疗器械行业应以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为核心,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生活的需求。医疗器械市场的变化日新月异,中国医疗器械企业着力抓住新质生产力这一发展机遇,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这不仅限于产品本身的创新,还应包括生产流程、供应链管理、营销方式等多个方面的升级和迭代。
经过短短6年时间的发展,中天医疗已经成长为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高新技术医疗器械企业。建成了神经介入急性缺血性卒中完整解决方案,包含用于取栓治疗的自主创新取栓支架、血栓抽吸导管,比肩国际品质的全套通路产品,例如远端通路导管、长鞘、微导管、微导丝,以及“医企联合创新”研发的导航微导管,形成了“吸取全能、通路齐备、创新加持”的一站式创新解决方案优势。
在颈动脉及颅内狭窄治疗领域,公司已有多款具国际性创新的植入性产品处于研发及临床阶段。公司极具代表性的创新产品,即中国颈动脉支架发展25年来首个创新二代产品—全球首创的单层密网「天宓颈动脉支架」已完成全部临床入组。未来5年,公司将携数十款创新产品强势布局神经、颈动脉、外周等泛血管,介入市场,造福更多病患。
结语
2024年,注定是向“新”而行的一年。希望每位医生、每位工程师都能碰撞出“新”的化学反应,为临床带去更多的创新产品。中天相信充分的医企交流将激发更多创新治疗思路的产生,从而为患者提供更为个性化、安全和有效的血管介入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