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结直肠癌神童到获得喝茶抗癌大奖的小学生,这种“癌”谁来研究

2020-07-16 13:41   来源: 腾讯网    阅读次数:911

   

近日,继昆明六年级学生研究结直肠癌获全国奖项,武汉又有2名小学生研究茶多酚抗肿瘤获奖。爆料称,两人为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三年级和五年级的学生,她们主要探索茶多酚主要成分EGCG抗肿瘤效果。网友称这些实验要求逻辑性强且严谨,质疑这么小就敢取小鼠的心肝脾肺肾。15日,负责项目审核的武汉科学技术馆表示,此事正在核实调查。

坊间有句上不得台面的话:人怕出名猪怕壮。它的意思就是,人一旦出名就可能高处不胜寒更可能被挨扁,猪养肥了就一意味着它快被送上案板了。不过,即便这样,还是有人巴不得被众人知晓,毕竟在网红年代,知名度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利益。

最近,云南昆明的一名小学生突然名声在外,被某些人称为“神通”。怎么回事呢,原来这位名叫陈某石的六年级小学生在“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活动中获得了三等奖。有比赛就有人获奖,本来这就很正常。但关键是,这名小学生的获奖作品太高端了,高端的让成年人甚至业界精英有转不过弯来的懵逼甚至自惭形秽。

陈学生的获奖作品是“生命科学领域”的一个研究项目:《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

根据陈同学的描述和笔记记载,在做此番“生命科学”的研究之前,有位学校辅导老师带他到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与“陈老师和杨老师商量开展参与研究工作”。学生参与科研嘛,当然需要老师来指导,一点毛病没有。有问题的是陈同学2018年1月9日第一次从老师手里拿到“c10orf67”这个基因的时候,连基因的概念都不知道。陈同学在笔记中写到:“老师们给了我一个基因,我上网搜了一下什么叫基因”。然而5天之后的1月13日,陈同学就表示“了解了PCR技术的原理,知道了PCR引物的设计等”。

一个6年级小学生,仅仅用了5天的时间,就吃透了一个专业研究生的功课,并且写出了如此专业的学术研究报告,这是何等的天才啊!有人表示,看样子美国最近老是向中国递刀子还是有道理的,若咱们国家的小学生都这样厉害,这很可能就一夜之间追上美国了!

小编感觉网友的说法是一种调侃,但调侃归归调侃,有关部门还是要辛苦一下把真相给调查出来的。

根据有关部门的调查显示,陈同学笔记中提到的“陈老师和杨老师”正是其父亲和母亲。而这对父母又恰恰是昆明动物研究所的在职研究员。

在舆论的汹涌声音下,其父陈勇彬也做了公开道歉。从其父的道歉中仍能看出这位做爸爸的一些委屈。陈勇彬讲了三点:

1、儿子从小受家庭环境的熏陶,对科研有着浓厚的兴趣。

2、本项目研究是孩子自己选择的。

3、我没有领会了组委会“项目报告必须是作者本人撰写”的关键信息。

不难看出,表面上看上去人家的道歉是诚意满满并且还很有道理。他不愧是喝过“高级墨水”的科研精英。他们难道就没有这几点常识吗?比如:

1、孩子对科研有没有兴趣与获奖真的关系不大。

2、既然是孩子自己的选项,为什么他会选择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研究基因,却不知基因是什么)?

3、作为家长,作为科研工作者,居然不知道作业需要学生自己来完成?

说到底,在目前形势下,陈爸爸还在撇清责任在甩锅。这根本就不是一个科研工作者应有的担当。他说的这三条,根本不值得一驳。他的这个道歉,简直就是有点小瞧了吃瓜群众的智商。

事情走到这一步,一个基本的判断结果有了:不要捎带孩子,所有的坏都出在家长身上。

作为家长,弄虚作假是不是一个好的操守呢?这能不能把孩子带坏吗?再者说,家长把自己的科研内容嫁接到孩子身上,难道不涉嫌学说腐败?要知道,科研人员参与的研究项目都是国家投资的。再说具体点,那都是真金白银。窃取国家库银,该当何罪?

唉!不想再继续联想下去了……

很多人以为陈姓父母只是一时虚荣心泛滥才有这等荒唐之举。从某种程度上说,,陈姓父母这样做,受利益驱使的因素也存在。比如我们知道在升学或就业过程中,总有一种或几种加分项的存在,如竞赛获奖、小发明等等。我们并不是说获奖、发明不好,而是说,在权力和机会被少数人左右的机制下,这样的加分项来的并不真实,以至于非权力和机会可把控的其他人就被边缘化,甚至被直接排挤在外。从社会角度上讲,这是一种不公,从人性角度上讲,这是一种赤裸裸的歧视。

知乎上曾出现过一位匿名教授的声音。他表示:“我身边的同事实际上人人都有能力这样做,但实际去做的只有少数人,说明大多数人是有正义感的。但是这不守规则不顾公平的少数人却得到了利益,孩子中考能加分,这就是现成的教育腐败。这件事情,我认为从根子上坏了中国孩子的创造力,真正有创造力的孩子被扼杀,科技创新大赛的奖项十有八九被这些弄虚作假者得去了,我曾经给教育部写信反映过这件事情,但如泥牛入海,没有得到回音……还是洗洗睡吧,我对中国的教育公平已经失去信心了。”

无疑,陈勇彬研究员的道歉不应该是剧情的终点,2名小学生研究茶多酚抗肿瘤获奖的事也不可能是这种大奖故事的终点。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位匿名教授若说的“没有回音”就是一种让结肠癌神童出现的“癌”。为什么这种癌就没人研究呢?

若对学术腐败的调查和惩治能就此展开的话,若对“没有回音”的现象展开深度调查的话,,说不准还能揪出一个更大的瓜 !不知道在舆论的推动下能否出现这个结局,我们不妨拭目以待!小编希望不要有关部门让这个“拭目以待”变成苦苦的“一厢等待”。



责任编辑:七七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商业财经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网站简介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诉建议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