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心脏是临床治疗的“战前雷达”

2020-08-18 13:38   来源: 互联网    阅读次数:855

        核医学心脏检查对许多病人来说是一个比较新的术语,在国内医院,这种检查还处于初期阶段,所以对于临床医生来说,核医学心脏试验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什么好处呢?在这方面,我们采访了解放军总医院研究生院院长、心脏病科主任、主任医师和博士生导师陈延岱教授,并请她与我们谈谈她的看法。

        

        在日常生活中,心电图(ECG)是一种常规的检查或心脏部位的不及时选择的方法。有些病人认为心电图只在心血管疾病的过程中有效,而在没有心血管疾病的情况下是无效的。

        

        陈延岱教授说,通过安静状态下的心电图检查,也可以帮助患者发现先天性心脏病等相关疾病,在许多冠心病患者中,虽然冠状动脉扩张的最大储备容量已经减少,但正常情况下冠状动脉血流可以保持正常,但不会出现心肌缺血现象,心电图完全正常。

        

        陈延台教授说,一些术前胸痛等症状的患者,由于生理原因不能通过心电图跑步机运动试验来检测,例如老年患者或患有关节及腰椎疾病的患者不适合进行心电图跑步机运动试验,核医学心脏检查也是临床诊断中评价心功能的一种很好的手段,此时可以用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准确测量患者的心脏功能,并可同时进行诊断和危险分层。

        

        核医学心脏检查作为一种识别率和普及率较低的检测技术,在我国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其效果是不容置疑的。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的出现为临床检测心肌缺血、重叠综合征等症状提供了一种准确的方法。对于患者来说,心肌缺血的程度超过10%,因此需要非药物治疗,直到那时,药物治疗等保守治疗才能有效地帮助患者缓解疾病。因此,通过这种无创检查手段,可以帮助医生更清楚地确定患者是否需要介入手术,以及如何进行介入手术,从而确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

        

        谈到中国核医学未来的方向,陈延岱教授表示,首先要做的是观念上的转变,医生和患者要更加重视检测和评估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作用,在非药物治疗之前,充分评估是否需要做介入治疗,是否可以用药物治疗来缓解病情,减少不必要的介入治疗。同时,整体流程也要进一步优化完善。完善相关医保报销和学科建设,让新技术更快速有效落地。第三点是要进一步推动相关技术的研发。

        

        最后,陈延岱教授强调,我们应进一步推动医疗各学科的交叉整合,例如由中国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与GE制药业联合举办的MI电影论坛,有效地促进临床医生更好地了解核医学,促进跨学科整合,这样才能更快更快地获得更多患者的利益。

责任编辑:fafa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商业财经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网站简介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诉建议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