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红色教育基地——河北唐县

2020-08-25 18:04   来源: 商业财经网    阅读次数:992

唐县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

1890年3月3日,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北部的格雷文赫斯特小城里,一个普通牧师的家庭里有一个男孩儿降生了,取名小亨利。40多年后的1937年,与加拿大远隔重洋的中国,这里的人民,正在拼尽全民族的力量,对抗日本法西斯侵略者。也正是在这一年,那个出生在大洋彼岸加拿大北部小城里的男人,立下了援助中国抗战的神圣志愿,并前往纽约向国际援华委员会报名,主动请求组建一个医疗队到中国北部和游击队一同工作。1938年的春天,这个男人带着足够装备几个医疗队的药品和器材,来到延安,见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

毛泽东主席亲自接见的这个外国人,就是被中国人民刻印在抗战荣誉丰碑上的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专家,亨利·诺尔曼·白求恩大夫。白求恩大夫的一生都在为反法西斯战争而奔波劳碌,为了中国人民的抗战事业,他倡议并参与筹建卫生学校,培养了大批医务工作者,并创建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第一家战地医院,除此之外,他还要不辞辛劳地与死神抢夺时间、挽救伤员,最令国人动容的,为了救治伤员,他把宝贵的生命献给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时年49岁。为了感谢与铭记这位伟大的国际友人、共产主义战士,聂荣臻司令员宣布命令,以他的名字命名了战地医院,也就是后来的“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另一位中国人民的伟大朋友,就是这家医院的第一任院长——柯棣华。柯棣华,印度援华医疗队队员,1940年2月,冲破国民党当局的重重阻挠来到延安,任八路军医院外科医生。1940年6月,来到冀西唐县,任白求恩医院首任院长和白求恩学校外科教员。194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辛勤工作,抢救伤员,培养医务人员,被当地军民誉为“第二个白求恩”。1942 年12月9日,在河北省唐县葛公村积劳病逝,年仅32岁。

把白求恩大夫与柯棣华院长的光辉事迹传承下去,把他们的精神发扬光大,是河北省保定市“红色文化”建设工程的使命与担当。1986年11月,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新馆在唐县钟鸣山下落成,并向游人开放。纪念馆占地面积45950平方米,建筑面积3300平方米,整个建筑群雄伟壮观,气势夺人。金碧辉煌的琉璃瓦顶,与环抱它绵延起伏的苍松翠柏交相辉映;斗拱飞檐的纪念馆,南低北高的花岗岩条石台阶,云脊碧瓦的迎门牌楼,与四周青墙灰瓦、错落有致的围墙浑然一体。透过牌楼,可以看到主轴线上落差22米高的主建筑群。整个建筑为中国传统的民族形式,现代结构,造型精美,坐北朝南的纪念馆正门是中国传统建筑,象征功德与永恒的牌楼。步入正门,迎面是用印度红花岗岩建造的卧碑。卧碑正上方刻有白求恩和柯棣华的浮雕头像,下方镌刻着用中、英文对照的生平简介。纪念馆主建筑群分为“两馆一堂”,北侧中央八角形结构的是纪念堂,西侧是白求恩纪念馆,东侧是柯棣华纪念馆,在连接“两馆一堂”的长廊里设计制作了4组大型铜浮雕,分为“率队东征”、“鱼水情深”、“战地救护”、“自力更生”四个主题。

白求恩纪念馆展厅面积450平方米,展线长110米。内有基本陈列“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大夫”,展出内容有:第一单元:童年、少年、青年时代。第二单元:倡导医疗制度社会化。第三单元:投身国际反法西斯前线。第四单元:远道来华、援助抗战。第五单元:战斗在晋察冀。第六单元:精神不朽,友谊长存。

柯棣华纪念馆展厅面积450平方米,展线长90米。内有基本陈列 “中印人民的友好使者”, 展出内容有:第一单元:青少年时代。第二单元:远道来华。第三单元:初到陕北。第四单元:晋察冀岁月。第五单元:以身殉职。第六单元:风范长存。

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的战役,由于参战兵力达105个团,故称“百团大战”。这场恢宏战役的主战场,就在冀察全境与晋绥大部分领域,晋察冀军区的司令部正是在这个时期,成为了中国人民抗战历史的一座丰碑。

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位于军城镇和家庄村,距县城47公里。晋察冀军区由八路军115师一部组成,1939年3月,晋察冀军区司令部由阜平进驻唐县张合庄村,同年5月21日迁至军城和家庄(代号大理村)。唐县期间,聂荣臻任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鹤亭任参谋长,舒同任政治部主任。在此期间,晋察冀军区参加了著名的“百团大战”、“黄土岭战役”、“雁宿崖战役”等,取得辉煌战绩,迅速发展壮大。1941年8月初,司令部由和家庄迁至阜平县,在唐县驻留两年半时间,随后晋察冀军区三分区司令部进驻和家庄村。晋察冀军区下属作战科、机要科、军务处、卫生部等各部门及贺龙、关向英、杨成武、吕正操、王震等住地分散于村内各处,该旧址虽然经历了70余年的风雨,但大部分院落仍保持着当年的原貌。    

新中国军火化工工业的摇篮

革命的火焰,在这片赤土之上,豪情万丈。唐县不仅是晋察冀军区的指挥中心,还是冀中区党政军机关的驻地和后方基地,新中国军火化工的摇篮,在这里率先研制成功军火化工的重要原料硫酸,拥有较完整的军火工业体系。唐县青虚山背后的大岸沟,群山环抱、人烟稀少,植被茂盛,隐蔽性强,是抗战时期晋察冀根据地军火兵工生产的重要基地。大岸沟化工厂,在无设备、无原料、无技术的条件下,土法生产出了高纯度的“军火化工之母硫酸”及其一系列后续产品无烟药、硝铵炸药、弹壳、雷银等,从而使晋察冀根据地形成了一个独立自主、系统完整的军火兵工生产体系,为彻底战胜日寇和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因而这里被称为“新中国军火化工工业的摇篮”。这里,燃烧着中国人强军强国的炽热情怀。

毛泽东主席“进京赶考”居住地

1949年的一天,唐县高昌镇淑吕村李成瑞家接待了一个人,此人称自己是“进京赶考”,言谈间颇为风趣。这个住进李成瑞家的人,就是要在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向全中国人民、全世界人民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的毛泽东主席。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后,党中央决定从西柏坡迁往北平。3月23日上午,党中央从西柏坡出发,经灵寿、行唐、曲阳,于当晚9时许到达唐县淑吕村。一支由十一辆小汽车、十辆大卡车组成的车队徐徐开进村来,毛主席住在李成瑞家北房,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等中央领导也分别住进其他村民家中。24日上午9时,中央领导乘车从淑吕村出发时,继续进京“赶考”之路。建国50周年时,中央电视台曾到此拍摄大型文献记录片《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目前,毛主席进京“赶考”居住地是“重走赶考路”红色旅游线路的重要一站,每年有大批游客参观学习。

“第三届保定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即将启幕,保定市,作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红色旅游,自然成为天然焦点,被前来参会的领导、贵宾、游客朋友们聚焦关注。回首过往,中国人民的伟大朋友——白求恩、柯棣华,他们的奉献与对共产主义的忠诚,是对我晋察冀边区全民抗战之精神的认同,是对我们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的敬重,我们有相同的红色使命,我们有共同的革命理想。红色文化,不同于其它传统文化传承的意义,它是使命,是担当,是中国梦!革命火种不息,红色文化永恒,唐县,欢迎您!



责任编辑:小李子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商业财经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网站简介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诉建议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