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根结底,"双高"的建构应该使学生有一种获得感

2020-11-24 10:47   来源: 互联网    阅读次数:3243

近日,在天津职业大学举办的京津冀双高中建设联盟成立大会暨高峰论坛上,“双高计划”将如何落入中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大博弈中,何去何从,如何发挥作用,成为会场最热的话题。


为建设一批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水平的高职院校和专业群体,“双高计划”被称为职业教育版的“双一流”。


去年底,首批“双高计划”挂牌。这些“标杆”学校如何培养人才,如何重构专业建设,也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1606186111418733.png


“双高计划”建设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原校长黄大仁先后走访了全国多个省份的数百所高校。在他的研究和采访中,他注意到“有些人总是喜欢强调‘我们已经进行了重大改革’”我建议他不仅要强调改革,而且要把学生是否有获得感作为最终目标,专业群建设要把人才培养放在首位。作为首批“双师型大学”,天津职业大学在改革开放40年来不断发展壮大。


在中国,像高速列车一样,天津职业大学等职业院校一直在输送大量的技能型人才。


“实现中国梦,需要各行各业的人才,需要高端人才和蓝领工人。”刘斌校长说,随着社会的进步,学校也赶上了职业教育的大发展我们是首批高职示范学校,现在正站在“双学院”的新起点上


当前,中国正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迫切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对于职业院校来说,新的目标已经确立。创建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模式,必须走在世界职业教育的前沿。


与此同时,世界正处于一个世纪以来从未有过的巨大变化中。新技术和新形式不断涌现。刘斌说:“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我们不能用原来的模式训练人。


在“双高计划”描绘的职业教育发展蓝图中,专业群建设被认为是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起点。黄大仁说,学科建设是普通本科院校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推进专业群建设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高层次职业学校的关键。


与注重宽口径、市场化、岗位化的本科职业教育不同,它的针对性更强。这意味着,毕业生不仅可以在校外到企业工作,而且有能力迁移到未来的工作岗位。因此,专业群体的建立更符合当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


通过调查,黄大仁看到了一个明显的变化,即通过专业群建设,不少学校重建了课程体系,从原来的线性课程体系向网格课程体系转变,增加了公共基础课,减少了重复课。在一些学校,教师团队负责课程群的开发建设,改变了过去教师单打独斗的局面。


在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的重构中,出现了新的趋势,即在岗位和职业能力的确定上,一些高职院校参照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布的《职业分类标准》,而更关注行业龙头企业的标准,因为这是行业的最高标准。


深圳信息技术学院明确要求15%的毕业生获得华为行业高级证书。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国际贸易专业组负责人告诉黄大仁,过去人才培养标杆“国标”、“行业标杆”现在直接与龙头企业阿里巴巴挂钩,其中规定30%以上的毕业生应取得企业证书。


因此,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学生可以从他们的主要群体的不同方向进行选择。黄大仁认为,这就要求学校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培养符合产业需求的复合型技术型、技能型人才。


黄大仁说:“不要总是关注学生的弱点,而要鼓励培养技能。”只有构建教师参与、学生受益的“双高计划”,才是高职院校应该追求的目标。

责任编辑:无量渡口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商业财经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网站简介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诉建议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