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艺术入门的关键

2021-02-01 11:18   来源: 互联网    阅读次数:5518

区块链彻底改变了我们看待货币的方式,开启了一个真正的数字所有权时代。比特币是区块链中第一个成功的用例。作为价值存储和货币的数字代表,一些有创意的开发者认为,他们可以把比特币的概念扩展到新的东西。


智能契约的引入给区块链带来了许多新的应用,其中之一是非同质令牌(NFT)。异构令牌是独一无二的,就像独特的艺术品一样。NFT是一种具有独特和不可替代属性的数字资产,具有标准化、通用性、流动性和可编程性。常见的应用场景包括收藏品、游戏项目、数字艺术、证书、域名等。


由于NFT的存在,数字艺术被转变为加密艺术。在U盘和CD上的买卖模式也被转移到了链条上。当交易过程变得开放和透明时,人工智能和其他技术创新也开始加入数字艺术的创意世界。交易和创意环节的变化正在改变着艺术市场,也在搅动着加密资产的世界。应用NFT进入艺术世界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艺术家们以独特的方式将他们的作品货币化和货币化。


加密艺术是什么?

image.png

加密艺术是一种罕见的数字艺术。更生动的是,它是一种限量版收藏艺术品,通过令牌在区块链上注册密码。令牌意味着数字艺术品的来源和来源是透明和可验证的,而区块链技术可以让令牌在一位收藏家之间得到保存和安全交易。


一旦艺术品被创造出来,艺术品就开始了在一个特定的区块链上的生命之旅,通过它,粉丝或收藏家可以购买艺术品,也可以被收藏家交换、交易或持有,就像其他稀有的艺术品一样。一般来说,艺术可以通过拍卖的方式出售:创作者把他想要出售的艺术品摆在架子上,然后出价,创作者选择接受或不接受,最终交易就完成了。出售数字艺术品资产后,代币也将直接转移到买方的钱包,而相应的加密货币将转移到卖方的钱包。在块链的帮助下,每个事务在一个点对点网络上执行,并受到加密技术的保护。这意味着画廊或任何其他第三方不得持有资金或资产。


NFT对艺术家意味着什么?


考虑到分散和透明的块链,此特性自动表示在存储在平台上的令牌上,这些特性以下列方式应用于ART。

首先,所有权被数字化为可交易的代币,从而增加了艺术品的流动性。艺术家们把自己的作品扔在链上分发。如果他们想出售一件作品,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价值确定价格,其余的可以交给市场经营。


其次,ART NFT也可以作为一种可靠的验证和识别方法。由于它的可追踪性,可以更容易地跟踪产品的认证和所有者,人们不再需要识别证书。一切都是在链中完成的,并且保持了工作的完整性和价值。


最后,它降低了独立艺术家的进入门槛,他们可以利用这一媒介来上市和推广他们的艺术品,而不必为服务支付昂贵的画廊。它还有助于艺术家保留作品的全部所有权,但也避免向第三方代理商或机构支付费用,减少成本损失,并能在艺术品交易中获得更好的回报。


如何使自己的艺术品货币化?


加密艺术品领域出现了几个项目,这些项目可以帮助艺术家完成所有的技术工作,艺术家只需提供加密的艺术品就可以了。一些比较流行的加密艺术品收藏和交易平台如下所示。


NFTShowRoom是一种基于蜂箱块链的艺术货币化平台。NFTShowRoom允许艺术家使用蜂箱账户登录,并使用他们的侧链和智能合同将艺术品货币化。蜂巢区块链的最大好处是它提供免费交易,因此当艺术家将自己的艺术品提交给蜂巢链时,他们不需要花任何钱,通过蜂巢购买的人也需要一个hive帐户。Hive账户的用户需要押注少量Hive硬币来支付链上的交易,这些交易仍由用户保管,可以随时出售。


Rarible是建立在以太网区块链之上的,它允许任何拥有以太网钱包的人创建一个账户,将他们的艺术品货币化。因为Rarible在以太网Square上运行,用户需要在自己的账户中为以太硬币充电,才能在支付链上交易。Rarible的有趣之处在于,它允许用户用太多的钱以及数百种基于ERC-20的令牌购买艺术品。与高端链上的NFTShowspace相比,用户可以向更多的买家开放艺术品,以获得更好的流动性和更大的用户基础。


Makersplace还使用以太网Square来管理艺术品的货币化,但也接受其他加密货币和法定货币的购买。Makersplace只收取15%的加密艺术家出售其作品的费用,如果用信用卡购买,则额外收取2.9%的费用。此外,每当艺术家的作品再次出售时,艺术家可以赚取10%的版税。


NiftyGateway是加密货币交换Gemini的所有者,用户可以登录并使用NFT令牌标准Nifties创建一个货币化的艺术品版本,这个版本是2018年使用以太网块链创建的。加密艺术家Beeple的艺术作品"THECOMPLETEMFCOLLECTION"在NiftyGateway上以777777美元拍卖,这使它成为迄今为止最昂贵的加密艺术品。


责任编辑:萤莹香草钟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商业财经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网站简介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诉建议 sitemap